车工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更好地贯彻国家人社部关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2009】86号)文件精神,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指示,经前段的调研论证,特制定我院“车工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我市“四点一带”经济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加大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逐步建立起“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二、 改革目标:
以我院省级重点专业――机床加工专业为龙头,在机床加工系确定08G高级机床加工、08高车一、高车二、09G高数一、高数二五个班级及张学丰、王志聪、佟立军等五名教师,开展车工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力争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开发完成我院机床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率先在我市技工院校中,探索建立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技工教育新教学体系,为全省技工院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作出示范。
三、 改革思路:
本次车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要从教学理念、师资配置、课程结构、教学实施、教学场地、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加以研究实践和探索。
首先,要明确“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从思想上真正确立起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一体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其次,在师资配置上要选派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操作技能过硬、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将专业理论课教学、生产实习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于一身,实现师资配置的一体化。在课程结构方面,要充分利用我院国家教材实验基地的优势,在已有的国家级“任务驱动型”“模块化”教材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实现课程的“模块化”设计,使理论与实践在课程结构上融为一体,形成模块式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场地配置上,充分利用和完善我院现有的教学场地、设备和资源,科学统筹合理安排,营造一体化教学环境和氛围,确保一体化教学改革在硬件上的可行性;在校企合作上,注重机电类技能人才培养的企业要素,与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培养联合体。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依据,开发适应合作企业的一体化教学方案。通过上述几个关键点的一体化配置,使一体化教学改革能够得到充分贯彻和实施,力争用2-3年的时间,把车工专业课一体化教学做成精品课程、程样板课程,进行推广。
四、 具体要点
为使本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取得成功,取得成效,在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落实:
第一、要落实好课程结构的一体化。对于我院的机床加工专业,可根据部颁教学大纲及现有“任务驱动型”“模块化”教材,从调整课程结构入手,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现行教材的理论性内容和实践性内容重新组合为一体,形成模块课程。再加上与企业岗位有关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内容需求及职业技能鉴定等要求,将整个知识体系分解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下在细分若干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课题,使教、学、练、做同步进行。具体《车工工艺》和《车工技能训练》课程的一体化融合,分解的模块体系,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实施步骤抓好落实。
第二,落实好教学场地的一体化。目前,我院机床加工(车、铣)实训车间基本上都是按照一体化教学要求配置的,既有实训设备又有教学桌椅及多媒体教学系统,各种功能(教、学、练、做等)基本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试点班级和一体化教师要按照专业课程模块化、一体化授课的特点,充分利用好一体化教学场地,按照要求组织好试点班级的一体化教学。
第三,落实好师资队伍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是落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点。担任一体化教学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过硬的动手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具备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目前,机床加工系一体化教师有15人,其中有郑玉山、张学丰、王志聪、仝立军等6 名教师能够完全胜任一体化教学,要充分发挥好这些教师的领军作用,分配任务压担子,不仅要求带头搞好试点班级的一体化教学,还要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力争在2-3年内使大部分教师能够胜任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另外还要通过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职、教师的外出进修培训、校内岗位集中培训等形式,打造一支数量匹配、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
第四:落实好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一体化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根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通过模块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外,还必须要有教、学、练、做的一体化,即教师的一体化、教室的一体化、相关教材的一体化。教师在一体化实训车间授课,要灵活安排各教学环节内容,使讲授、示范、巡回指导、单独辅导、集中训练、产训结合等环节有机融合。每个环节都与实习工厂的生产实际结合,并采取严格的考核制度。具体做法可以是:从基础性课题训练开始,将适合于学生训练课题的零件和加工工序交由学生完成,达到工人工时考核的10%~20%,综合训练阶段达到40%~50%,三年级要求具备独立操作能力并达到工人工时考核的60%以上。
第五,落实好校企合作的一体化。校企合作是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落脚点。通过校企合作开展一体化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的对接,从根本上解决专业教学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学生就业等问题。所以,试点班级要在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上做足做好文章。责成学院校外实训指导科和机床加工系,与唐山市开元集团、中冶恒通、关东精密、冀东水泥机械等这些定点合作企业做好沟通,按照人才培养层次的“六订”原则,设计好教学模块,力争在校企合作的一体化教学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五、 实施步骤
1、试点启动阶段(2010年3月-5月)。在机床加工系召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会;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确定试点班级、试验课程、参加试验的一体化教师,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一体化课程技术规程等。
2、课程开发阶段(2010年6月-2010年9月)。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和开发的技术规程,组织开发试点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教材及其辅助教学材料等,并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3、课程试验阶段(2010年9月-2012年7月)。对开发完成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成果进行教学试验,不断修改和完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教材及其辅助教学材料,及时交流试验方法,总结经验。
4、课程验收阶段(2012年9月)。组织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检查评估工作;审定和颁布一体化课程标准;总结试点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下步推广全院各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奠定基础。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学院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学院教学副院长任组长,教务处、机床加工系主任任副组长,统一负责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工作。成员由学院部分学科带头人和选派的负责试点班级的一体化教师组成。小组要制定出试点工作规划,定期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交流与研讨,不断总结经验,稳步扎实推进。另外,学院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断加大投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2、教学保障。教务处、机床加工系要根据车工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做好配套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和完善,做好教学上的统筹安排,在教材、教具、实训材料、实训场地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确保试点工作的适时顺利展开。人事处要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学院有关教学和教师管理的配套措施,制定促进一体化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奖励办法,鼓励教职员工积极参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招生就业处、校外实训指导科要积极协助试点班级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通过在企业岗位上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同时,鼓励试点班级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科技攻关。
3、政策支持。学校要对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所在系和班级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给予适当经费支持,在教学手段的更新、实验室建设和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优先建设,优先发展。对参与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的教师在年终考核、评职、评先、晋级等方面要给于优先考虑,对作出成绩和贡献的人员要加大表彰和奖励力度。确保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成功。
唐山劳动高级技工学校
2010.3